更上一層樓
成語拼音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上一層樓成語解釋
-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
典故出處
-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成語典故
- 開元年間,王之渙和當時另外兩個詩人一王昌齡、高適,閒居長安。一天,三個人來到一家酒樓喝酒。剛剛坐定,就有十幾個梨園伶官走了進來,奏起樂曲,準備演唱。他們三人邊喝邊打賭說:“我們都喜歡作詩,從未分出優劣。今天我們誰也別說話,看看她們唱誰的詩多。” 這時,一位姑娘開口唱了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面帶微笑,用筷頭蘸上酒,趕緊在桌上劃了一橫。第二個姑娘唱了一首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適也如法炮製,也在桌子上劃了一橫。兩個人笑嘻嘻地盯着王之渙。這時歌喉又起,唱的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王昌齡喜形於色,這一次卻是慢悠悠地把筷子在王之渙、高適面前晃了晃,然後重重地添了一橫。此時,王之渙真有些坐不住了:怎麼沒有人唱我的詩呢?他擡眼瞧了瞧,指着伶官中最美的一位姑娘,小聲對王昌齡、 高適說:“她一定會唱我的詩,如果不是,我甘願稱二位爲先言不虛出,這位最美的姑娘果然唱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這下王之渙樂了。他不劃橫,一拍桌子喊道:“鄉巴佬,怎麼樣?”三人撫掌大笑,把滿堂酒客搞得莫名其妙。 王之渙曾在冀州任過衡水縣主簿,不久就遭人誣陷被撤職了。有一天,他來到蒲州,聽說府城西南有一座鸛樓很有名,便趁着落日的餘輝前去遊覽。這是一座三層高樓。王之渙登至頂層,不由得詩興勃起,吟出了一首五絕。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詩的大意是:薄暮,白日銜山欲落,黃河之水滔滔東流歸大海。樓中所見尚被青山所蔽、綠樹所掩,只有登到樓的最高層,才能將這河山壯色盡收眼底。詩的最後兩句,一直被人們作爲一種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的象徵;成語“更上一層樓”也正是孕含着這個深意。
成語造句
- 只有不斷努力學習和進取,才能在知識的領域裏更上一層樓。
成語故事
-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李明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城市中,他聰明好學,但卻一直對自己的現狀不太滿意。
李明從小就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他勤奮讀書,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能。然而,儘管他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他總覺得自己還能做得更好,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
有一天,李明偶然間遇到了一位智慧的長者。長者看出了李明內心的追求和困惑,便對他說:“年輕人,你有着無限的潛力,但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能安於現狀,必須要有不斷進取的精神。就如同攀登高峯,只有一步步向上,才能看到更廣闊的風景。”李明聽了長者的話,深受啓發。
從那以後,李明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他不再滿足於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而是不斷挑戰自己,嘗試新的領域和任務。他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攀登者,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事業上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繼續保持着進取的心態。
有一次,李明的城市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學術研討會。李明積極參與其中,與衆多優秀的學者交流和探討。在研討會上,他聽到了許多新的觀點和理念,這讓他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回到家後,李明對自己說:“我不能止步不前,我要更上一層樓,去探索更廣闊的知識領域。”於是,他開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奮鬥,李明終於成爲了一個備受尊敬的學者和專家。他的成就不僅爲他自己帶來了榮譽,也爲他的城市和國家做出了貢獻。
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李明感慨萬千。他深知,如果當初沒有那位長者的鼓勵和啓示,如果自己沒有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他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更上一層樓”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彙,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激勵着我們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成就,要勇於挑戰自我,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和境界。就像李明一樣,只有不斷攀登,才能領略到人生更壯麗的風景。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憑藉着這種“更上一層樓”的精神,不斷超越自我,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我們也應該以他們爲榜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不斷追求進步和提升。
更上一層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