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書而嘆

成語拼音

fèi shū ér tàn

廢書而嘆成語解釋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典故出處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閱讀完那本充滿悲劇色彩的小說後,回想起書中人物的命運,不禁廢書而嘆。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路。子路生性勇猛,爲人豪爽,但有時也略顯魯莽。 有一次,子路被派遣去辦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滿懷信心地出發了,然而,由於他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缺乏深思熟慮,沒有全面地考慮各種情況,導致事情最終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當子路回來向孔子稟報這件事情時,孔子聽後不禁皺起了眉頭。他拿起一卷竹簡,正準備仔細查閱相關的典籍,思索其中的道理和解決辦法,可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將竹簡放下,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子路不解地看着孔子,不明白老師爲何會有這樣的舉動。 孔子緩緩地說:“子路啊,你這件事情辦得實在是欠妥。我本欲從書中尋找解決之法,可如今看來,就算找到又能如何,你做事如此不謹慎,這讓我不禁廢書而嘆啊。”子路這才明白老師嘆氣的原因,他羞愧地低下了頭,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孔子教導子路,做事不能僅憑一時的衝動和勇氣,更需要用智慧和謀略去仔細考量。他引用古代的事例,向子路說明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善於思考、懂得權衡利弊的。子路認真地聆聽着孔子的教誨,決心以後要更加謹慎行事,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件事情讓子路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成長。而孔子廢書而嘆的舉動,也成爲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問題時要冷靜思考,不能盲目行動。在歷史的記載中,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它告誡着人們要不斷地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教訓,用智慧和謀略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以免重蹈覆轍,徒留嘆息。

廢書而嘆-成語圖片

廢書而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