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文任武

成語拼音

fèi wén rèn wǔ

廢文任武成語解釋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典故出處

《戰國策·秦策》仍廢文任武,綴甲歷兵,效勝於戰場。”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國家若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局勢中,君主卻廢文任武,只注重武力而忽視文化教育,那麼必然會導致社會的失衡和文明的衰落。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嚴峻的局勢。長期的和平讓國家的文風興盛,人們熱衷於吟詩作對、舞文弄墨,卻漸漸忽視了軍事力量的重要性。 當時的國君初登大位,面對周邊列強的虎視眈眈,深感危機重重。他意識到,國家不能再一味地追求文治而荒廢了武功。於是,他決心改變現狀,開始了一場大膽的變革。 國君首先大力整頓軍隊,選拔有才能的將領,加強軍事訓練。他摒棄了以往對文人的過度推崇,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軍事建設中。他引用歷史上那些因重視軍事而崛起的事例來激勵臣民,讓大家明白只有擁有強大的武力才能保衛國家的安全和尊嚴。 一開始,這種轉變遭到了許多文臣的反對,他們認爲這樣會破壞國家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但國君不爲所動,堅定地推行自己的政策。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軍事力量逐漸強大起來。士兵們個個英姿颯爽,訓練有素,軍隊的戰鬥力大幅提升。在面對外敵的挑釁時,他們能夠迅速做出反應,給予敵人有力的回擊。 終於,這個曾經被視爲軟弱可欺的國家,憑藉着強大的武力在諸侯中站穩了腳跟,贏得了其他國家的尊重。周邊的列強也不敢再輕易侵犯,國家迎來了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廢文任武”並非是完全拋棄文化而只重視軍事,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局勢下,根據國家的需要做出的一種調整。在和平時期,文化的繁榮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當國家面臨危機時,強大的軍事力量則是保障國家生存和安全的關鍵。正如古人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只有在文治與武功之間找到平衡,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廢文任武-成語圖片

廢文任武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