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之末
成語拼音
- fēn cùn zhī mò
分寸之末成語解釋
- 比喻微少、細小。
典故出處
- 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寧當爭分寸之末,競錐刀之利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處理這件重要事務時,他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分寸之末的困境,還在盲目堅持。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梁國。梁國的國王是一位睿智而又有遠見的君主。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大臣名叫張啓。張啓是一個非常聰明且有才華的人,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有時候過於計較一些細微的事情,常常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糾結不已。
有一次,梁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邊界爭端。國王便派張啓前去與鄰國談判。張啓在談判桌上,對於每一個字句、每一個條款都要反覆斟酌,甚至對於一些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表述,他也非要爭出個所以然來。這使得談判進程變得異常緩慢,雙方都感到十分疲憊和無奈。
國王得知了談判的情況後,十分憂慮。他對身邊的謀士說:“張啓如此執着於這些分寸之末,反而耽誤了大事啊。”謀士點頭贊同道:“大王所言極是,在大事面前,不應過分拘泥於這些細枝末節,而應着眼於全局和長遠利益。”
國王決定親自召見張啓,他語重心長地對張啓說:“愛卿,你可知我們此次談判的目的是爲了和平解決邊界爭端,而不是爲了在一些小細節上爭個勝負。過分執着於這些分寸之末,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解決。有時候,我們需要有大局觀,懂得捨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目標。”
張啓聽後,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確實有些不妥,從此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在之後的工作中,他不再過分糾纏於那些細微之處,而是更加註重整體的利益和目標。
漸漸地,張啓的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和出色,他爲梁國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也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分寸之末”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提醒人們不要過分執着於那些無關緊要的細微之處,要懂得把握大局,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胸懷去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
就如同歷史上的諸多事例,許多人因爲過於關注一些微小的細節而錯失了大好的機會。比如在戰場上,將領如果只關注個別士兵的微小失誤而忽略了整體的戰略佈局,就可能導致戰役的失敗。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明白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學會分辨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適當捨棄的,不要讓那些分寸之末的事情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分寸之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