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臂盟公
成语拼音
- gē bì méng gōng
割臂盟公成语解释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典故出处
-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曾经的经历足以证明,绝非是像那割臂盟公般的虚情假意。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当时,郑国的邻国卫国时常对郑国进行侵扰。郑庄公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决定与卫国一决高下。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其中有一位名叫祭仲的大臣,足智多谋,深受郑庄公的信任。
祭仲向郑庄公献计说,可以与陈国结盟,共同对抗卫国。郑庄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派遣使者前往陈国,表达结盟的意愿。然而,陈国的国君却犹豫不决,他担心郑国不可靠,会在关键时刻出卖他们。
郑庄公得知陈国的态度后,十分焦急。这时,祭仲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郑庄公说:“主公,臣有一计。可以让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亲自前往陈国,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明我们的诚意。”郑庄公忙问是什么办法。祭仲说:“可以让这位大臣割破自己的手臂,与陈国国君歃血为盟,以示忠诚不二。”
郑庄公思考片刻后,决定让祭仲亲自前往陈国执行这个任务。祭仲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使命,他割破自己的手臂,与陈国国君在庄重的仪式上歃血盟誓。陈国国君看到祭仲如此坚决和真诚,终于被打动,同意与郑国结盟。
在与陈国结盟后,郑国的实力得到了增强。郑庄公带领郑国军队,与陈国军队紧密配合,多次成功地抵御了卫国的进攻。在这个过程中,祭仲的割臂盟公之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换来了郑国与陈国之间的坚固同盟。
后来,“割臂盟公”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表示忠诚和坚定的决心,不惜做出极端的举动。它体现了古人在面对重大抉择和挑战时,那种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就如同祭仲,为了国家的利益,敢于用自己的身体和鲜血来换取盟友的信任,这种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也让后人铭记和敬仰。在许多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类似割臂盟公这样的坚定决心和勇气的体现,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中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画卷。
割臂盟公-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