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臂盟公
成語拼音
- gē bì méng gōng
割臂盟公成語解釋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祕訂婚約)。
典故出處
-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曾經的經歷足以證明,絕非是像那割臂盟公般的虛情假意。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當時,鄭國的鄰國衛國時常對鄭國進行侵擾。鄭莊公爲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決定與衛國一決高下。他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有一位名叫祭仲的大臣,足智多謀,深受鄭莊公的信任。
祭仲向鄭莊公獻計說,可以與陳國結盟,共同對抗衛國。鄭莊公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派遣使者前往陳國,表達結盟的意願。然而,陳國的國君卻猶豫不決,他擔心鄭國不可靠,會在關鍵時刻出賣他們。
鄭莊公得知陳國的態度後,十分焦急。這時,祭仲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對鄭莊公說:“主公,臣有一計。可以讓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親自前往陳國,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表明我們的誠意。”鄭莊公忙問是什麼辦法。祭仲說:“可以讓這位大臣割破自己的手臂,與陳國國君歃血爲盟,以示忠誠不二。”
鄭莊公思考片刻後,決定讓祭仲親自前往陳國執行這個任務。祭仲毫不遲疑地接受了使命,他割破自己的手臂,與陳國國君在莊重的儀式上歃血盟誓。陳國國君看到祭仲如此堅決和真誠,終於被打動,同意與鄭國結盟。
在與陳國結盟後,鄭國的實力得到了增強。鄭莊公帶領鄭國軍隊,與陳國軍隊緊密配合,多次成功地抵禦了衛國的進攻。在這個過程中,祭仲的割臂盟公之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用自己的鮮血和勇氣換來了鄭國與陳國之間的堅固同盟。
後來,“割臂盟公”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人們爲了表示忠誠和堅定的決心,不惜做出極端的舉動。它體現了古人在面對重大抉擇和挑戰時,那種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精神。就如同祭仲,爲了國家的利益,敢於用自己的身體和鮮血來換取盟友的信任,這種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也讓後人銘記和敬仰。在許多歷史事件中,都能看到類似割臂盟公這樣的堅定決心和勇氣的體現,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歷史中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畫卷。
割臂盟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