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称臣
成语拼音
- gē dì chēng chén
割地称臣成语解释
- 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典故出处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那段屈辱的历史中,软弱的统治者面对强敌,竟然选择割地称臣,致使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极大损害。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原本是一个较为强盛的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的昏庸和政治的腐败逐渐侵蚀着这个国家。
当时,卫国的邻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强国,一直对卫国虎视眈眈。终于,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中,卫国遭遇了惨败。面对强大的敌军,卫国的君主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的主张拼死抵抗,与国家共存亡;而有的则认为应该求和,以避免更大的灾难。在这关键时刻,君主竟然听信了那些主张求和的大臣的话,决定割地称臣。
他们派遣使者前往敌国,表达了愿意割让大片肥沃的土地,并向敌国君主俯首称臣的意愿。敌国君主欣然接受了这一屈辱的条件,卫国从此失去了大片领土,人民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弱小的诸侯国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宁,常常采取割地称臣的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只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国家更加虚弱,陷入更深的困境。
割地称臣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也让百姓们对统治者失去了信心。曾经那个辉煌的卫国,因为这一错误的决定,逐渐走向了衰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轻易地放弃原则和尊严。只有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荣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绝不能重蹈割地称臣这样的覆辙,而要以勇敢和坚毅的精神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割地称臣-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