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
成语拼音
- huái bì qí zuì
怀璧其罪成语解释
- 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典故出处
-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
成语造句
- 他只因拥有那件稀世珍宝,便无端遭人觊觎,正所谓怀璧其罪啊。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国叫虞国。虞国有个大夫叫虞叔,他拥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虞叔起初并没有在意这块宝玉,只是将它妥善收藏。
然而,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虞国国君知道了。国君对这块宝玉起了贪念,他找到虞叔,暗示虞叔应该将宝玉献给他。虞叔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他不想得罪国君,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宝玉。虞叔的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因一块宝玉而惹祸上身,毕竟在那个时代,权势是至高无上的。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虞叔最终决定不献出宝玉,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凭什么要拱手相让。可是,从那以后,国君对虞叔就处处刁难,时常找他的麻烦,让虞叔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坦。虞叔这才意识到,自己仅仅因为拥有这块宝玉,就无端遭受了这么多磨难。
这时,虞叔想起了古人曾说过的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明白了,自己拥有这样的稀世珍宝,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如果不处理好这件事,恐怕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大的灾难。
于是,虞叔毅然决然地带着宝玉去见国君,将宝玉献了出去。国君得到宝玉后,十分高兴,对虞叔的态度也瞬间转变。虞叔虽然失去了心爱的宝玉,但换来了暂时的安宁。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怀璧其罪”的道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如果拥有过于珍贵的东西,而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保护它,那么就很容易成为他人觊觎的目标,从而给自己招来灾祸。就如同虞叔,原本他只是拥有一块宝玉,却因为国君的贪婪和权势,让他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乱世之中,许多富豪因为拥有巨额财富而被各方势力争夺,最终家破人亡。在权力的争斗中,一些人因为掌握了重要的机密或资源,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怀璧其罪”这个成语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其现实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人们可能会因为拥有独特的才能、资源或机遇而受到他人的嫉妒和攻击。这就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和拥有财富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避免因为自己的优势而过于张扬,以免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怀璧其罪-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