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言遽色
成语拼音
- jí yán jù sè
疾言遽色成语解释
- 疾快,急速;遽仓猝,急。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典故出处
- 《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成语典故
- 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成语造句
- 他平常总是温和待人,可这次因为原则问题,竟也忍不住疾言遽色起来。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郑国。郑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子产。
子产为人聪慧且极具政治才能,他一心想要将郑国治理得繁荣昌盛。然而,他的性格较为急躁,有时在处理事务时会表现出疾言遽色的一面。
有一次,郑国发生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国内的一些贵族之间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纷争,局势变得十分紧张。子产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刻召集众人前来商议解决办法。在会议上,一些大臣们提出了较为温和的建议,希望通过和谈和协商来解决矛盾。但子产却认为这样的方式过于缓慢,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他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开始疾言遽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强烈要求采取更为果断强硬的措施。
他的态度让一些大臣感到有些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子产这样的急躁情绪可能会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然而,子产却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推行自己的主张。
在子产的强硬手段下,矛盾虽然暂时得到了解决,但也留下了一些隐患。一些贵族对他的做法心怀怨恨,这为日后的一些问题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产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疾言遽色的行事风格存在一些问题。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调整自己的态度。他明白了在处理复杂的政治事务时,需要更加冷静和理智,不能仅仅凭借一时的冲动和急躁。
后来,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子产学会了更加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不再轻易地表现出疾言遽色。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更加巧妙地解决各种难题,最终使得郑国在他的治理下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
子产的经历告诉我们,疾言遽色虽然可能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一个人的果断和坚决,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保持冷静和理智,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疾言遽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