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言遽色

成語拼音

jí yán jù sè

疾言遽色成語解釋

疾快,急速;遽倉猝,急。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典故出處

《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成語典故

襄公把個盟主捏在掌中,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着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

成語造句

他平常總是溫和待人,可這次因爲原則問題,竟也忍不住疾言遽色起來。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鄭國有一位大臣名叫子產。 子產爲人聰慧且極具政治才能,他一心想要將鄭國治理得繁榮昌盛。然而,他的性格較爲急躁,有時在處理事務時會表現出疾言遽色的一面。 有一次,鄭國發生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國內的一些貴族之間因爲利益分配問題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和紛爭,局勢變得十分緊張。子產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立刻召集衆人前來商議解決辦法。在會議上,一些大臣們提出了較爲溫和的建議,希望通過和談和協商來解決矛盾。但子產卻認爲這樣的方式過於緩慢,不能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他的情緒變得激動起來,開始疾言遽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強烈要求採取更爲果斷強硬的措施。 他的態度讓一些大臣感到有些不滿和擔憂,他們認爲子產這樣的急躁情緒可能會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然而,子產卻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不顧衆人的反對,堅決推行自己的主張。 在子產的強硬手段下,矛盾雖然暫時得到了解決,但也留下了一些隱患。一些貴族對他的做法心懷怨恨,這爲日後的一些問題埋下了伏筆。 隨着時間的推移,子產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疾言遽色的行事風格存在一些問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並努力調整自己的態度。他明白了在處理複雜的政治事務時,需要更加冷靜和理智,不能僅僅憑藉一時的衝動和急躁。 後來,當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子產學會了更加耐心地傾聽他人的意見,不再輕易地表現出疾言遽色。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更加巧妙地解決各種難題,最終使得鄭國在他的治理下逐漸走向穩定和繁榮。 子產的經歷告訴我們,疾言遽色雖然可能在某些時候表現出一個人的果斷和堅決,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學會保持冷靜和理智,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同時,我們也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爲,及時發現並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疾言遽色-成語圖片

疾言遽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