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贞不屈

成语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坚贞不屈成语解释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典故出处

《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成语典故

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成语造句

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贞不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将军。他出身将门世家,自幼习武,有着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军事才能。 当时,李陵奉命率领五千士兵出征匈奴。在深入敌境之后,他们遭遇了数倍于己的匈奴大军。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李陵毫不畏惧,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与匈奴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然而,在经过多日的激战之后,李陵的军队终因寡不敌众,陷入了绝境。匈奴单于敬佩李陵的英勇和顽强,便派人劝降他,许诺给他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但李陵坚决拒绝了匈奴单于的劝降,他说:“我身为大汉将军,宁死也不会背叛我的祖国和人民。” 匈奴单于见李陵如此坚贞不屈,便下令对他和他的士兵们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李陵和他的士兵们在绝境中依然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因弹尽粮绝而被俘。 尽管李陵被俘,但他的心始终没有屈服。他在匈奴的日子里,多次拒绝了匈奴单于的各种诱惑和威逼,始终坚守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让匈奴人也为之敬佩。 后来,汉武帝得知了李陵被俘的消息,一开始他非常愤怒,认为李陵叛国投敌。但当他了解到李陵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他被俘后的坚贞不屈后,他的态度有所缓和。然而,朝中的一些大臣却纷纷上书,指责李陵的行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陵的故事成为了坚贞不屈的典范。他的事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在面对困境和诱惑时,是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的。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不息。 坚贞不屈,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向敌人屈服,不为利益所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有着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铭记像李陵这样的英雄人物,传承和弘扬坚贞不屈的精神,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坚贞不屈-成语图片

坚贞不屈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