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直

成语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í

矫枉过直成语解释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典故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成语典故

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过直。★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

成语造句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他为了纠正之前的错误,采取的方法过于极端,结果矫枉过直,引发了新的麻烦。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一些不良的习俗和行为在民间蔓延,导致社会秩序混乱,道德风气每况愈下。 新任的国君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对于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给予了极为严苛的惩罚。比如,对于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原本可能只需略施惩戒,但国君却下令严惩不贷,甚至株连其家人。在整顿官场风气时,对于一些小的过错也绝不姑息,轻则罢官,重则入狱。 起初,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不良行为得到了遏制,社会风气似乎有了好转的迹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因为过度害怕惩罚,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一些原本正常的行为也被视为违规,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有一位忠诚的大臣看出了其中的弊端,他鼓起勇气向国君进谏。他引用了古代贤君治理国家的例子,说明过度严厉的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矫枉过直反而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他恳请国君重新审视这些政策,适当调整,做到宽严相济。 国君在认真思考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逐步调整政策,不再一味地追求严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奖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国家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秩序,社会风气也变得更加健康和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走向极端。矫枉过直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就像过度拉伸的橡皮筋,容易失去弹性甚至断裂。我们应该秉持着适度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或错误的判断而导致不良的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稳健前行,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矫枉过直-成语图片

矫枉过直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