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中
成语拼音
-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矫枉过中成语解释
-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典故出处
- 唐·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成语典故
- 他有更张,随事谏止,不少循默。然无矫枉过中之失,故能不亟有徐,进退有道,在元祐诸臣中,身名俱全,亦难矣哉!★《宋史·王存孙固等传论》
成语造句
- 在处理这件事情时,他一心想要纠正之前的错误,结果矫枉过中,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正处于动荡与变革之际。当时的国君为了振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广纳贤才,希望能找到有识之士来帮助他治理国家。
在众多臣子中,有一位大臣特别突出,他满怀热忱,一心想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推行一些政策时,他却逐渐走向了极端。
一次,为了纠正之前国家在军事上的一些弊端,这位大臣制定了极为严苛的训练计划和军规。他本意是想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但却在执行过程中过于严厉,对士兵们的要求近乎苛刻。许多士兵不堪重负,身心俱疲,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和抵触。
在处理政务方面,他同样如此。为了快速改变一些不良的现象,他采取了过激的手段,导致一些原本合理的制度和秩序也被打乱,百姓们的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其他大臣的担忧。他们纷纷进谏国君,指出这位大臣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已经矫枉过中,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国君在了解情况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赶忙召见这位大臣,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国君耐心地对大臣说:“爱卿一心为国,朕甚是欣慰。然而,过犹不及,你如今的做法,虽意在矫枉,但却已过中,反而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困扰。就如同射箭,拉弓过满,不仅不能命中目标,还可能折断弓箭。我们应当寻求一种平衡,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不能过度而造成新的混乱。”
大臣听后,如梦初醒,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急于求成和过度偏激。于是,他主动调整策略,不再一味地追求极致,而是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平衡。在他的努力下,国家的各项事务逐渐回到了正轨,军队也变得更加强而有力,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寻求改变时,我们不能矫枉过中。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方法,不能因为想要急切地纠正错误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保持理性和平衡,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让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正如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我们应在前进的道路上把握好分寸,避免因过度而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矫枉过中-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