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過中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矯枉過中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典故出處

唐·張說《吊陳司馬書》矯枉過中,斯害也已。”

成語典故

他有更張,隨事諫止,不少循默。然無矯枉過中之失,故能不亟有徐,進退有道,在元祐諸臣中,身名俱全,亦難矣哉!★《宋史·王存孫固等傳論》

成語造句

在處理這件事情時,他一心想要糾正之前的錯誤,結果矯枉過中,反而帶來了新的問題。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與變革之際。當時的國君爲了振興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廣納賢才,希望能找到有識之士來幫助他治理國家。 在衆多臣子中,有一位大臣特別突出,他滿懷熱忱,一心想要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然而,在推行一些政策時,他卻逐漸走向了極端。 一次,爲了糾正之前國家在軍事上的一些弊端,這位大臣制定了極爲嚴苛的訓練計劃和軍規。他本意是想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但卻在執行過程中過於嚴厲,對士兵們的要求近乎苛刻。許多士兵不堪重負,身心俱疲,甚至出現了一些負面的情緒和牴觸。 在處理政務方面,他同樣如此。爲了快速改變一些不良的現象,他採取了過激的手段,導致一些原本合理的制度和秩序也被打亂,百姓們的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他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其他大臣的擔憂。他們紛紛進諫國君,指出這位大臣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已經矯枉過中,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引發了更多的問題。國君在瞭解情況後,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趕忙召見這位大臣,與他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國君耐心地對大臣說:“愛卿一心爲國,朕甚是欣慰。然而,過猶不及,你如今的做法,雖意在矯枉,但卻已過中,反而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困擾。就如同射箭,拉弓過滿,不僅不能命中目標,還可能折斷弓箭。我們應當尋求一種平衡,在糾正錯誤的同時,不能過度而造成新的混亂。” 大臣聽後,如夢初醒,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的急於求成和過度偏激。於是,他主動調整策略,不再一味地追求極致,而是更加註重實際效果和平衡。在他的努力下,國家的各項事務逐漸回到了正軌,軍隊也變得更加強而有力,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問題和尋求改變時,我們不能矯枉過中。我們要有清晰的認識和正確的方法,不能因爲想要急切地糾正錯誤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只有保持理性和平衡,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目標,讓事物朝着好的方向發展。正如古人云:“欲速則不達”,我們應在前進的道路上把握好分寸,避免因過度而導致事與願違的結果。

矯枉過中-成語圖片

矯枉過中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