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

成语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

既往不咎成语解释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典故出处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宰我用什么树木制作土地神神主,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栗木就是让人害怕。孔子听到这种回答十分不满,责备宰我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语造句

之前的事情就算了,我们应该既往不咎,向前看,共同为未来努力。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孔子说:“我曾和卫国的国君一起谈到鲁国的政事,谈到季康子的时候,卫国国君说,季康子对国家的治理有很多失误之处。我听后感到很担忧,因为季康子是鲁国的重要大臣。我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孔子回答说:“对于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追究了。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看看如何能够让国家更好地发展。如果一直纠缠于过去的错误,只会让人心生怨恨,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鲁哀公听了孔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意识到,不能因为过去的一些事情而影响到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于是,他决定不再追究季康子过去的失误,而是和他一起共同努力,为鲁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过去的错误而耿耿于怀,甚至一直记恨在心。然而,这样做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我们自己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我们应该学会像鲁哀公一样,既往不咎,放下过去的恩怨,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他人。 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既往不咎的例子。比如,齐桓公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曾被管仲一箭射中,但他在成为国君后,并没有因此而报复管仲,反而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最终成就了霸业。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玄武门之变后,没有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和报复,而是采取了宽容和安抚的政策,使得唐朝的政治局势迅速稳定下来,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总之,既往不咎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智慧的表现。它能够让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既往不咎-成语图片

既往不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