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

成語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

既往不咎成語解釋

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典故出處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魯哀公問孔子的弟子宰我用什麼樹木製作土地神神主,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慄木,慄木就是讓人害怕。孔子聽到這種回答十分不滿,責備宰我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成語造句

之前的事情就算了,我們應該既往不咎,向前看,共同爲未來努力。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哀公對孔子說:“我曾和衛國的國君一起談到魯國的政事,談到季康子的時候,衛國國君說,季康子對國家的治理有很多失誤之處。我聽後感到很擔憂,因爲季康子是魯國的重要大臣。我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呢?” 孔子回答說:“對於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追究了。重要的是要着眼於未來,看看如何能夠讓國家更好地發展。如果一直糾纏於過去的錯誤,只會讓人心生怨恨,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魯哀公聽了孔子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他意識到,不能因爲過去的一些事情而影響到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於是,他決定不再追究季康子過去的失誤,而是和他一起共同努力,爲魯國的繁榮和發展而奮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爲別人過去的錯誤而耿耿於懷,甚至一直記恨在心。然而,這樣做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讓我們自己陷入痛苦和煩惱之中。我們應該學會像魯哀公一樣,既往不咎,放下過去的恩怨,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面對他人。 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既往不咎的例子。比如,齊桓公在爭奪王位的過程中,曾被管仲一箭射中,但他在成爲國君後,並沒有因此而報復管仲,反而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爲相,最終成就了霸業。還有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玄武門之變後,沒有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舊部進行大規模的清洗和報復,而是採取了寬容和安撫的政策,使得唐朝的政治局勢迅速穩定下來,爲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 總之,既往不咎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智慧的表現。它能夠讓我們放下過去的包袱,以更加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

既往不咎-成語圖片

既往不咎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