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闻蛙

成语拼音

jìn huì wén wā

晋惠闻蛙成语解释

比喻愚昧寡闻。

典故出处

语出《晋书·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成语典故

晋朝时期,晋惠帝十分昏庸愚昧,曾经在华林园听到蛙声就问左右说:“它们这样叫是为了要官做还是别的原因。”后来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饿死,百官上朝时把情况报告给他,惠帝竟然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百官哭笑不得。

成语造句

池塘边传来阵阵蛙声,让人不禁想起“晋惠闻蛙”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典故。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晋惠公是晋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晋国局势复杂多变。有一年,晋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田野里的庄稼都干枯了,百姓们生活困苦,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晋惠公面对这样的困境,心中焦虑万分,却又似乎有些束手无策。 一天,晋惠公正在宫殿中为旱灾之事烦恼,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蛙声。那蛙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为力。晋惠公心中顿生烦闷,对着左右抱怨道:“如今百姓们都在受苦,这青蛙却叫得如此欢快,真是让人恼火。” 他的臣子们听到他的话,有人便上前劝谏道:“主公,青蛙鸣叫乃是自然之态,它们并不知道人间的疾苦。我们不能因为蛙声而乱了心神,应当积极想办法应对旱灾才是。”晋惠公听了,虽然心中还是有些不快,但也明白臣子说得在理。 然而,晋惠公在处理旱灾这件事上却并不十分得力。他在之前曾向秦国借粮,秦国慷慨相助,可当秦国遭遇困难向他借粮时,他却拒绝了。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让秦国极为不满,也为日后两国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随着旱灾的持续,晋国的局势愈发危急。百姓们对晋惠公的不满也日益增加,他们认为晋惠公没有尽到一个君主应有的责任,不能有效地带领他们度过难关。 在这艰难的时刻,晋惠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寻求解决旱灾的办法。他号召大臣们积极献策,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百姓的困境。 最终,晋国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后,慢慢走出了旱灾的阴影。而晋惠公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训,明白了作为一个君主应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不能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分心或做出错误的决策。 “晋惠闻蛙”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提醒人们不要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声音或事物所干扰,而应该专注于解决重要的问题,要有大局观和责任感。同时,也告诫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的生活,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晋惠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引以为戒的例子,让我们懂得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一些细枝末节所困扰。

晋惠闻蛙-成语图片

晋惠闻蛙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