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之甲

成语拼音

jìn yáng zhī jiǎ

晋阳之甲成语解释

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典故出处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内政昏乱,争权夺利的杀戮时常出现。大夫赵鞅因不满时政,兴晋阳之甲,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举兵反叛,杀入国都,驱逐了当年晋王身边的宠臣荀寅、士吉射等。

成语造句

如今局势动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仿佛有晋阳之甲的态势,令人忧心。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的公室逐渐衰落,而六卿的势力却日益强大。 当时,晋国的六卿为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其中,智氏的智伯瑶最为强横霸道,他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不断地欺凌其他卿族。智伯瑶先是向韩氏索取土地,韩氏的韩康子本不想给,但他的家臣段规认为可以暂且忍耐,把土地给智伯瑶,这样会使智伯瑶更加骄横,从而引起其他卿族的警惕和不满,到时候就可以坐收渔利。韩康子听从了段规的建议,把土地给了智伯瑶。 智伯瑶尝到了甜头,又向魏氏索要土地,魏氏的魏桓子同样不想给,但他的家臣任章也提出了和段规类似的想法,魏桓子也将土地给了智伯瑶。 然而,当智伯瑶向赵氏索要土地时,赵氏的赵襄子坚决不给。智伯瑶大怒,于是联合韩氏和魏氏一起攻打赵氏。赵襄子率领族人退守晋阳,智伯瑶等人包围了晋阳。 晋阳城墙坚固,城内百姓也团结一致,智伯瑶久攻不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引晋水灌城,晋阳顿时变成了一片泽国。赵氏的处境十分危急,但赵襄子毫不气馁,仍然坚守城池。 在这关键时刻,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出城,去游说韩氏和魏氏。张孟谈向他们指出,智伯瑶如此强横,如果赵氏被灭,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韩氏和魏氏本来就对智伯瑶心怀不满,经过张孟谈的劝说,他们决定倒戈。 一天夜里,韩氏和魏氏的军队突然袭击智伯瑶的军队,赵襄子也率军从晋阳城中杀出。智伯瑶毫无防备,被杀得大败,他自己也被赵襄子所杀。此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晋国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晋阳之甲”这个成语,就是源自这段历史。它后来常用来形容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起事,也代表着一种反抗和斗争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晋阳之甲的故事不断上演,它提醒着人们,当面对不公和压迫时,人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战。同时,也告诫那些强横霸道的人,不要妄图欺凌他人,否则最终必将自食恶果。正如智伯瑶,他的贪婪和霸道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覆灭。而韩、赵、魏三家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会,最终成为了晋国的主宰。这段历史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教训的例证,让后人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晋阳之甲-成语图片

晋阳之甲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