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
成语拼音
- bù chěng zhī tú
不逞之徒成语解释
-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典故出处
- 《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驷派人害死郑僖公,拥立五岁的郑简公,把持朝政,因整顿田地疆界及水渠问题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后来司臣、尉止等率领聚集起来的不逞之徒发动叛乱,杀死子驷、子国及子耳等。
成语造句
- 社会上总有一些不逞之徒,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制裁。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有一个名为卫国的国家,其国内有一小撮心怀叵测之人,他们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权力和财富,被人们视为不逞之徒。
其中有一个名叫州吁的人,他自小就生性残暴,行为乖张。州吁对卫国的国君之位觊觎已久,一直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常常与一些同样心怀不轨的人勾结在一起,密谋策划着如何夺取王位。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桓公对此有所察觉,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州吁见时机逐渐成熟,便更加肆无忌惮地展开行动。他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同时在暗中制造各种混乱和矛盾,试图扰乱卫国的局势。
终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州吁带领着他的党羽发动了叛乱。他们在宫廷中肆意杀戮,卫桓公在毫无防备之下被杀害,州吁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国君之位。
然而,州吁的行为引起了卫国百姓的极大不满和愤怒。他的残暴统治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内怨声载道。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站出来,对州吁的行为进行批判和谴责。
卫国的一些大臣们也意识到州吁的统治不会长久,他们开始暗中谋划如何推翻州吁的政权。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场反对州吁的行动悄然展开。
最终,州吁的暴政被终结,他和他的党羽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卫国经历了这场动荡后,逐渐恢复了平静。但这些不逞之徒的行为给卫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类人的危害性。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类似州吁这样的不逞之徒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安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我们应当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警惕那些心怀不轨的不逞之徒,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不逞之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