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

成語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不逞之徒成語解釋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典故出處

《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羣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丞相子駟派人害死鄭僖公,擁立五歲的鄭簡公,把持朝政,因整頓田地疆界及水渠問題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等。後來司臣、尉止等率領聚集起來的不逞之徒發動叛亂,殺死子駟、子國及子耳等。

成語造句

社會上總有一些不逞之徒,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利益,這種行爲必須受到嚴厲的制裁。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名爲衛國的國家,其國內有一小撮心懷叵測之人,他們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權力和財富,被人們視爲不逞之徒。 其中有一個名叫州籲的人,他自小就生性殘暴,行爲乖張。州籲對衛國的國君之位覬覦已久,一直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常常與一些同樣心懷不軌的人勾結在一起,密謀策劃着如何奪取王位。 當時衛國的國君衛桓公對此有所察覺,但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州籲見時機逐漸成熟,便更加肆無忌憚地展開行動。他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同時在暗中製造各種混亂和矛盾,試圖擾亂衛國的局勢。 終於,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州籲帶領着他的黨羽發動了叛亂。他們在宮廷中肆意殺戮,衛桓公在毫無防備之下被殺害,州籲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國君之位。 然而,州籲的行爲引起了衛國百姓的極大不滿和憤怒。他的殘暴統治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內怨聲載道。許多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對州籲的行爲進行批判和譴責。 衛國的一些大臣們也意識到州籲的統治不會長久,他們開始暗中謀劃如何推翻州籲的政權。在衆人的努力下,一場反對州籲的行動悄然展開。 最終,州籲的暴政被終結,他和他的黨羽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衛國經歷了這場動盪後,逐漸恢復了平靜。但這些不逞之徒的行爲給衛國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損失,也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類人的危害性。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類似州籲這樣的不逞之徒在各個時期都有出現。他們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惜破壞社會的穩定和安寧,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我們應當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警惕那些心懷不軌的不逞之徒,共同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不逞之徒-成語圖片

不逞之徒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