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头烂额

成语拼音

jiāo tóu làn é

焦头烂额成语解释

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典故出处

《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成语典故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去的,这样,灶膛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烟囱。)顿了一顿,这个客人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即“徙薪”,徙:移动,搬迁,薪:柴草。)  主人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很不高兴。当然,也就谈不上认真采纳这些意见了。  过了几天,这栋新房果然由于厨房的毛病起火了,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拼命抢救,才把火扑灭了。主人为了酬谢帮忙救火的人,专门摆了酒席,并把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请到上座入席。惟独没有请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这就叫作:焦头烂额座上宾,曲突徙薪靠边站。  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帮助救火的人都请来了,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囱,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是论功而请客,怎么能不请对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请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听了以后,幡然醒悟,连忙把当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请了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则故事,概括出“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两个成语。用“曲突徙薪”来比喻凡事要早作准备,防患于未然;用“焦头烂额”来形容狼狈窘迫的处境。

成语造句

最近工作上的事情特别多,各种任务和问题纷至沓来,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这个国家的边境时常遭到外敌的侵扰,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王心急如焚,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其中一位大臣建议加强边境的防守,增派兵力和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然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的财政状况已经十分紧张。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年轻的将军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愿意率领一支军队去抗击外敌。国王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位将军带领着士兵们日夜兼程地奔赴边境。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勇作战,与外敌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然而,敌人十分强大,他们的进攻也异常凶猛,将军和士兵们渐渐陷入了困境。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使用了火攻的战术,将军的军队被大火包围。士兵们四处逃窜,场面一片混乱。将军自己也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奋力组织士兵们进行抵抗,试图冲出火海。 经过一番艰难的战斗,将军和他的士兵们终于成功地突围了出来。但是,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士兵受伤甚至牺牲。 回到王宫后,将军向国王禀报了战争的情况。国王对他的勇敢和坚持表示赞赏,但同时也对战争的结果感到忧虑。 这场战争让这个国家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了担忧,而大臣们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国家的遭遇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战争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苦难,让人们陷入困境。而“焦头烂额”这个成语也正是从这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狼狈不堪、窘迫困顿的样子。它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努力避免陷入困境,同时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焦头烂额-成语图片

焦头烂额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