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頭爛額
成語拼音
- jiāo tóu làn é
焦頭爛額成語解釋
- 燒焦了頭,灼傷了額。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有時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帶有誇張的意思。
典故出處
- 《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爲上客耶?”
成語典故
-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建了一棟房子,許多鄰居和親友都前來祝賀,人們紛紛稱讚這房子造得好。主人聽了十分高興。但是有一位客人,卻誠心誠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廚房裏的煙囪是從竈膛上端筆直通上去的,這樣,竈膛的火很容易飛出煙囪,落到房頂上引起火災。您最好改一改,在竈膛與煙囪之間加一段彎曲的通道。這樣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煙囪。)頓了一頓,這個客人又說:“您在竈門前堆了那麼多的柴草,這樣也很危險,還是搬遠一點好。”(即“徙薪”,徙:移動,搬遷,薪:柴草。) 主人聽了以後,認爲這個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裏很不高興。當然,也就談不上認真採納這些意見了。 過了幾天,這棟新房果然由於廚房的毛病起火了,左鄰右舍,齊心協力,拼命搶救,才把火撲滅了。主人爲了酬謝幫忙救火的人,專門擺了酒席,並把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請到上座入席。惟獨沒有請那位提出忠告的人。這就叫作:焦頭爛額座上賓,曲突徙薪靠邊站。 這時,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幫助救火的人都請來了,可爲什麼不請那位建議您改砌煙囪,搬開柴草的人呢?如果您當初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就不會發生這場火災了。現在,是論功而請客,怎麼能不請對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請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聽了以後,幡然醒悟,連忙把當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請了來。 後來,人們根據這則故事,概括出“曲突徙薪”和“焦頭爛額”兩個成語。用“曲突徙薪”來比喻凡事要早作準備,防患於未然;用“焦頭爛額”來形容狼狽窘迫的處境。
成語造句
- 最近工作上的事情特別多,各種任務和問題紛至沓來,讓他忙得焦頭爛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這個國家的邊境時常遭到外敵的侵擾,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國王心急如焚,他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大臣建議加強邊境的防守,增派兵力和修建堅固的防禦工事。然而,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國家的財政狀況已經十分緊張。
就在衆人一籌莫展之際,一位年輕的將軍站了出來。他主動請纓,願意率領一支軍隊去抗擊外敵。國王雖然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這位將軍帶領着士兵們日夜兼程地奔赴邊境。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奮勇作戰,與外敵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鬥。然而,敵人十分強大,他們的進攻也異常兇猛,將軍和士兵們漸漸陷入了困境。
在一次戰鬥中,敵人使用了火攻的戰術,將軍的軍隊被大火包圍。士兵們四處逃竄,場面一片混亂。將軍自己也被大火燒得焦頭爛額,但他並沒有放棄。他奮力組織士兵們進行抵抗,試圖衝出火海。
經過一番艱難的戰鬥,將軍和他的士兵們終於成功地突圍了出來。但是,他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許多士兵受傷甚至犧牲。
回到王宮後,將軍向國王稟報了戰爭的情況。國王對他的勇敢和堅持表示讚賞,但同時也對戰爭的結果感到憂慮。
這場戰爭讓這個國家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百姓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而大臣們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困境。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國家的遭遇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戰爭往往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和苦難,讓人們陷入困境。而“焦頭爛額”這個成語也正是從這個故事中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狼狽不堪、窘迫困頓的樣子。它提醒着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努力避免陷入困境,同時也要勇敢地面對困難,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焦頭爛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