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有节
成语拼音
- jìn tuì yǒu jié
进退有节成语解释
-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他总能巧妙应对,做到进退有节,从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但他的性格却颇为复杂。
当时,卫国朝堂中有一位大臣名叫王孙贾,他聪明睿智且忠诚正直。有一次,卫灵公决定对外发动一场战争,王孙贾认为此时并非最佳时机,便向卫灵公进谏,分析其中的利弊。然而,卫灵公却被一时的意气所左右,执意要进行这场战争。
王孙贾深知此次行动的风险,但他作为臣子,又不能公然违抗国君的命令。于是,在战争筹备过程中,王孙贾表现得进退有节。他一方面积极配合卫灵公的安排,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确保军队的物资供应和各项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他又暗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再次向卫灵公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战争即将打响之际,王孙贾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与卫灵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他引经据典,以历史上诸多因盲目发动战争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事例来提醒卫灵公,希望他能慎重考虑。卫灵公在王孙贾的诚恳劝说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最终,卫灵公权衡利弊,决定放弃这场战争。而王孙贾也因为他在这件事情上的进退有节,既维护了国君的权威,又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给国家带来灾难的战争,赢得了卫灵公的信任和赞赏。
王孙贾的故事成为了卫国的一段佳话,人们纷纷称赞他在复杂的局势面前能够做到进退有节,这种智慧和品德也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王孙贾这样懂得进退有节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抉择时,能够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处理,既不激进冒进,也不退缩逃避,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这种进退有节的品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进退有节-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