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中度

成语拼音

jìn tuì zhòng dù

进退中度成语解释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同进退有度”。

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时,权衡利弊,行为举止进退中度,最终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国家里,有一位名叫宁武子的大臣。宁武子在卫文公时期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他积极为国家出谋划策,帮助卫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然而,到了卫成公时期,卫国遭遇了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 当时,卫国与晋国发生了冲突,卫成公决定与晋国对抗。宁武子深知卫国的实力与晋国相差悬殊,但他又不能公然违背国君的旨意。于是,他在处理事务时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言不讳。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宁武子的行为看似有些摇摆不定。有时候,他会顺着国君的意思发表一些言论;有时候,他又会保持沉默,暗中思考应对之策。他的这种做法让一些人对他产生了误解,认为他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坚定。 但实际上,宁武子是在根据局势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策略。他明白,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强硬或者软弱,都可能给卫国带来更大的灾难。他需要在进与退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与晋国的冲突愈发激烈,卫国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在这个关键时刻,宁武子展现出了他的大智慧。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与其他诸侯国进行沟通和协调,试图为卫国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终,在宁武子的努力下,卫国与晋国达成了一定的和解,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而宁武子也因为他在这一过程中进退中度的表现,赢得了国人的尊敬和赞誉。 后来,人们用“进退中度”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进与退的分寸,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正如宁武子在卫国面临困境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行动,做到进退有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进退中度-成语图片

进退中度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