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ōu sù

不食周粟成语解释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典故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成语典故

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伯夷在父亲死后坚决不肯继承王位。后来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愿出来为官,感到十分耻辱,就与弟弟叔齐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两人隐居在首阳山,专门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而生存。

成语造句

商朝的伯夷和叔齐,为了坚守气节,坚决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采薇为生。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夷,小儿子叔齐。孤竹君临终前,留下遗命让叔齐继位。然而叔齐认为伯夷更为贤能,坚持要把君位让给伯夷,而伯夷不愿违背父亲的遗命,便逃走了。叔齐见伯夷逃走,自己也不肯继位,也离开了。 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施行仁政,很得民心,便一同前往归附。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西伯侯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正率领着军队,准备东进讨伐商纣王。伯夷和叔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劝谏说:“父亲去世了却不安葬,反而大动干戈去打仗,这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却要去讨伐自己的君主,这能说是仁义吗?”周武王的随从听了很生气,想要杀死他们,但被姜子牙制止了。 周武王最终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认为周武王的行为是不道义的,他们以做周朝的臣民为耻,便隐居在首阳山中,靠采薇为生。有一天,他们在山中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对他们说:“你们既然不愿意吃周朝的粮食,为什么不隐居到更远的地方去呢?在这里采薇,不也是周朝的草木吗?”伯夷和叔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决不肯改变。最终,他们饿死在了首阳山。 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被后世传颂不衰。他们这种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成为了许多人敬仰的楷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人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为重耳割股奉食,却在重耳成为晋文公后隐居绵山,拒绝出山,最终被烧死在山中;还有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正义和坚守。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各种诱惑时,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同时,我们也要尊重那些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伯夷和叔齐的“不食周粟”,虽然在当时可能显得有些迂腐和固执,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不食周粟-成语图片

不食周粟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