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由我而死
成语拼音
-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伯仁由我而死成语解释
- 伯仁:晋代周颙的字。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典故出处
- 《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成语典故
- 晋元帝时期,仆射周颙与宰相王导是好朋友,王导的堂兄王敦谋反杀了周颙。王敦曾经因此事征求王导的意见,王导未置可否。后来王导得知周颙曾在元帝面前为王敦谋反事多次为自己辩护,不禁流泪感慨:“我虽没杀他,但他由我而死。”。
成语造句
- 虽然这件事的发展并非我所愿,但最终他落得那样的结局,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伯仁由我而死,这让我内心十分愧疚和痛苦。
成语故事
- 在西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周顗的大臣。周顗,字伯仁,他才华出众,性格豪爽直率,深受当时人们的敬重。
当时的王敦势力逐渐壮大,对朝廷构成了威胁。晋元帝司马睿对王敦的行为深感忧虑,于是与一些大臣商议如何应对。周顗坚定地站在维护朝廷的立场上,积极出谋划策,试图遏制王敦的势力扩张。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王敦却对周顗心怀不满和忌恨。后来,王敦果然起兵叛乱,晋元帝十分惊慌。王敦在叛乱中占据了优势,控制了局势。
在这混乱的局面中,有一个人叫王导,他与周顗同朝为官,两人私交也不错。王导担心王敦会对自己不利,心中惶恐不安。有一次,王导见到周顗,希望他能在王敦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保自己平安。但周顗当时因为忙于应对局势,并没有对王导的请求做出明确回应。
后来,王敦掌控了大局,开始处置一些与他作对的人。王敦对周顗的才能和影响力十分忌惮,便决定除掉他。尽管有人为周顗求情,但王敦不为所动,最终周顗被杀害。
而王导一直以为周顗没有为自己说话,对周顗心怀怨恨。直到后来,王导偶然得知,其实周顗在王敦面前极力为自己辩护,只是王敦没有听进去。王导这才意识到,是自己误会了周顗,而周顗却因为自己的缘故被王敦杀害,他悲痛万分,悔恨不已,仰天痛哭道:“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这个故事深刻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误会所带来的悲剧后果。周顗一心为了朝廷和国家,却最终因为王敦的忌恨和王导的误会而丧命。王导因为自己的疏忽和误解,导致失去了一位挚友,也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它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客观地去理解他人的言行,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误解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后悔。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不断警示着后人,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理解的重要性。
伯仁由我而死-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