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拼音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成语解释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造句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一生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三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自幼聪慧,胸有大志。早年的他隐居隆中,晴耕雨读,等待着一个能让他施展才华的时机。终于,刘备三顾茅庐,以真诚打动了他,他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征程。 当时,天下局势混乱,群雄并起。刘备势力相对弱小,但诸葛亮凭借着他卓越的智慧和过人的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逐渐站稳了脚跟。他精心谋划,帮助刘备与孙权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此后,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伟大目标,鞠躬尽力,日夜操劳。他殚精竭虑地处理政务,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发展经济,让蜀汉的国力不断增强。同时,他还不断操练兵马,时刻准备北伐中原。 在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路途遥远,粮草供应困难,敌军强大,但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多次击败敌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长期的劳累和奔波,让他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 尽管如此,诸葛亮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丝毫没有懈怠。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蜀汉的大业,死而后已。 终于,在一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仍然强撑着身体,处理军务,安排后事。他深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向刘禅上书,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担忧。他在信中说:“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不久之后,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他的一生,是为了蜀汉鞠躬尽力的一生,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不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 诸葛亮用他的行动诠释了“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的名字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他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成语图片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