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

成语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鞠躬尽瘁成语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典故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成语典故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成语造句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不辞辛劳,日夜奋战,真可谓是鞠躬尽瘁。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三国时期,有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他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便一心辅佐刘备。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刘备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临终前,将幼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此后,诸葛亮肩负起了治理蜀汉的重任。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他一面积极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一面精心策划军事行动,试图北伐中原。 在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他亲自制定战略战术,指挥军队作战。他还关心士兵的生活和疾苦,与他们同甘共苦。他的智慧和仁德赢得了士兵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然而,诸葛亮的身体却在长期的操劳中渐渐垮了下来。但他依然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继续为蜀汉的事业鞠躬尽瘁。他的属下多次劝他保重身体,他却总是说:“先帝托孤于我,我怎能不尽心竭力?” 终于,在一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即使在病榻上,他仍然念念不忘蜀汉的安危,不断地思考着如何继续北伐。他对前来探望的大臣们说:“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后主,不可有丝毫懈怠。” 不久,诸葛亮与世长辞。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和学习的楷模。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懈奋斗。诸葛亮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着历史的天空。 正如《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诸葛亮用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鞠躬尽瘁的深刻内涵,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

鞠躬尽瘁-成语图片

鞠躬尽瘁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