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不学
成语拼音
- kùn ér bù xué
困而不学成语解释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典故出处
-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教育弟子:做君子要坚持学习,困而学之就会成为圣贤,困而不学那就没希望了。重新振奋弟子们的士气。
成语造句
- 有些人总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遇到问题也不想办法去学习和解决,真是困而不学,这样很难取得进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叫李明。李明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家境普通,但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李明一直渴望能够出人头地,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然而,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他曾多次尝试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每当遇到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他就会感到困惑和无助,然后便轻易地放弃了。
村里有一位智慧的长者,他看到李明的这种状态,不禁摇头叹息。长者找到李明,对他说:“孩子,你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放弃学习啊。你要知道,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李明听了长者的话,虽然心里有些触动,但他还是觉得那些困难实在太难跨越了。
时光荏苒,李明身边的一些同龄人,他们面对困难时选择了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逐渐掌握了各种本领,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成为了技艺精湛的工匠,生活都过得越来越好。而李明却依然原地踏步,生活也越发艰难。
有一天,李明偶然间读到了孔子的一句话:“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让他猛然惊醒。他意识到自己正是那个“困而不学”的人,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而不是努力去学习和突破。
李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后悔不已。他决定改变自己,重新开始学习。他主动向那些曾经被他忽视的知识和技能发起挑战,遇到困惑时不再轻易放弃,而是努力去寻找答案。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李明终于掌握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他利用这些本领,逐渐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实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他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时的逃避和放弃学习的态度。
从那以后,李明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诫村里的年轻人,让他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告诉他们,一定要勇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困而不学”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永远无法突破自己。而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去学习和探索时,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古人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了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绽放光芒。
困而不学-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