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犹斗

成语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困兽犹斗成语解释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典故出处

《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呼?”

成语典故

春秋时,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可是晚到了一步,郑国已投降了楚军。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可副帅反对,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很是气愤。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大声斥责,追究责任。那些将领见国君大发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声,过了一会,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帅,这次大败应负有责任,就跪前一步说:“末将罪该万死,现请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来捆绑荀林父。这时,大夫士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文公面无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问文公:‘既然击败了强敌,为何反而愁闷?’文公说:‘这次战斗,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则,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中军主帅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动,无法挽回败局,只得收兵。但楚军虽败,主帅子玉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气啊!困兽犹斗,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要来报仇的!’直到后来楚王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楚王杀子玉,是帮了我们晋国的忙。如果说楚国被先王打败是一次失败,那么,杀掉子玉是再次失败。现在您要杀掉林荀父......”  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大夫别说了,我懂了,我杀了荀林父,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这样,我们不是也将一败再败了吗?”  于是,景公当场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将帅。

成语造句

在面对困境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像困兽犹斗一般,竭尽全力去争取最后的机会。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郑国。郑国在当时虽然不算强大,但也有着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有一次,郑国得罪了强大的楚国。楚国国君大怒,派遣了大批军队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深知楚国的强大,心中十分忧虑。 郑国的大臣们纷纷献策,但局势依旧十分危急。郑国的军队在与楚国军队的初期交战中连连失利,大片土地沦陷,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在这关键时刻,郑国的一位将军站了出来。他名叫子产,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勇敢无畏的人。子产冷静地分析了局势,他认为虽然郑国目前处于劣势,但不能轻易放弃抵抗。 他对郑国国君说:“大王,我们虽然现在处境艰难,但绝不能坐以待毙。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要让士兵们明白,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唯有拼死一战,或许还有转机。” 郑国国君采纳了子产的建议,决定与楚国军队决一死战。子产积极组织军队,鼓舞士气,士兵们也都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个个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郑国军队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如同一群困兽,虽然被楚国军队围困,但依然顽强抵抗,拼命战斗。每一个士兵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潜力,与楚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楚国军队原本以为郑国军队会轻易投降,没想到他们会如此顽强地抵抗。战斗变得异常艰难,楚国军队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子产带领着郑国军队不断地给楚国军队制造麻烦,让楚国军队陷入了苦战之中。最终,楚国国君看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太大,不得不下令撤军。 郑国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成功地抵御了楚国的进攻。这场战争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处于绝境之中,像困兽一般,也不能放弃希望,只要有勇气和决心,依然可以奋力挣扎,争取一线生机。而子产也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郑国的英雄,被人们铭记和赞颂。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提醒着后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保持斗志,永不放弃。

困兽犹斗-成语图片

困兽犹斗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