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不學

成語拼音

kùn ér bù xué

困而不學成語解釋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典故出處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閒居,孔子教育弟子:做君子要堅持學習,困而學之就會成爲聖賢,困而不學那就沒希望了。重新振奮弟子們的士氣。

成語造句

有些人總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遇到問題也不想辦法去學習和解決,真是困而不學,這樣很難取得進步。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李明生活在一個小村莊裏,家境普通,但他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李明一直渴望能夠出人頭地,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然而,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卻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他曾多次嘗試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但是每當遇到一些稍微複雜一點的問題,他就會感到困惑和無助,然後便輕易地放棄了。 村裏有一位智慧的長者,他看到李明的這種狀態,不禁搖頭嘆息。長者找到李明,對他說:“孩子,你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就放棄學習啊。你要知道,只有不斷地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李明聽了長者的話,雖然心裏有些觸動,但他還是覺得那些困難實在太難跨越了。 時光荏苒,李明身邊的一些同齡人,他們面對困難時選擇了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探索,逐漸掌握了各種本領,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成爲了技藝精湛的工匠,生活都過得越來越好。而李明卻依然原地踏步,生活也越發艱難。 有一天,李明偶然間讀到了孔子的一句話:“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讓他猛然驚醒。他意識到自己正是那個“困而不學”的人,遇到困難就停滯不前,而不是努力去學習和突破。 李明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後悔不已。他決定改變自己,重新開始學習。他主動向那些曾經被他忽視的知識和技能發起挑戰,遇到困惑時不再輕易放棄,而是努力去尋找答案。雖然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汗水,但他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和滿足。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李明終於掌握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他利用這些本領,逐漸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實現了自己曾經的理想。他明白了,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困難時的逃避和放棄學習的態度。 從那以後,李明經常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誡村裏的年輕人,讓他們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他告訴他們,一定要勇於面對困難,在困境中堅持不懈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困而不學”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永遠無法突破自己。而只有當我們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去學習和探索時,我們才能不斷進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像古人所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了困難和挫折的磨礪,我們才能真正成長和綻放光芒。

困而不學-成語圖片

困而不學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