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

成语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礼尚往来成语解释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典故出处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

成语造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这样关系才能长久稳固。

成语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鲁国。鲁国国内有一位大夫叫季孙行父。 季孙行父为人谦逊,善于与人交往。有一次,他出使到另一个诸侯国齐国。在齐国,他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齐国的国君和大臣们对他非常尊重,还赠送了他许多珍贵的礼物。 季孙行父完成使命回到鲁国后,对在齐国受到的礼遇念念不忘。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所回报,不能白白接受别人的好意而不做出回应。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些鲁国的特产和珍贵物品,准备回赠给齐国。 当这些礼物被送到齐国时,齐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季孙行父的真诚和对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视。从此,鲁国和齐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深。 这件事情在当时被人们传颂开来,大家都赞赏季孙行父这种“礼尚往来”的行为。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礼节和人际交往的规范。礼尚往来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交换,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关系的维护。正如《礼记·曲礼上》中所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通过礼物的赠送和回赠来表达自己的情谊和诚意。 在历史的长河中,礼尚往来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它不仅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个人之间的社交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礼尚往来,人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相互的给予和回报,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也因此更加和谐。 在现代社会,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但礼尚往来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也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不要只想着索取而不付出。无论是一份小小的礼物,还是一句真诚的问候,都可能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只有当我们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才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礼尚往来-成语图片

礼尚往来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