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

成语拼音

lǐ xián xià shì

礼贤下士成语解释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典故出处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李勉从地方官升到宰相,他从不妄自尊大,待人非常诚恳,有礼貌。他发现县尉为人正直很能干就提拔他为南郑县令。他发现立巡、张参很有才干,就请他们出来做官,不久他们去世,李勉特别怀念他们,人们称他为礼贤下士的典范。

成语造句

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像古代明君那样礼贤下士,广纳贤才,这样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发展。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魏国。当时魏国的国君是魏文侯,他是一位极具雄心和智慧的君主。 魏文侯非常渴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人才济济。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下定决心要广泛招揽贤能之士。 有一次,魏文侯听说有一位名叫段干木的贤士,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魏文侯便亲自前往段干木的居所拜访他。然而,当魏文侯到达时,段干木却故意回避,不愿相见。魏文侯并没有因此而生气或放弃,他反而更加敬重段干木,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高洁之士。 此后,魏文侯经常不辞辛劳地前往段干木的住处,即使一次次被拒绝,他依然坚持不懈。他的这种真诚和执着终于打动了段干木,段干木开始与魏文侯交流,并为他出谋划策。 魏文侯对待其他贤士也同样如此。他以礼相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出身低微还是高贵,只要有才能,魏文侯都会给予他们充分的重视和任用。 在魏文侯的礼贤下士之下,许多有才华的人纷纷来到魏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魏国也因此日益强大,在各诸侯国中崭露头角。 正如《史记》中记载:“文侯以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魏文侯的礼贤下士之举,不仅为魏国带来了繁荣,也成为了后世君主们学习的典范。 在历史的长河中,礼贤下士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国之道和领导品质。只有尊重人才,珍惜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效力。而那些能够真正做到礼贤下士的人,往往也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魏文侯的故事,正是对礼贤下士这一成语的最好诠释。

礼贤下士-成语图片

礼贤下士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