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顺人情
成语拼音
- lǐ shùn rén qíng
礼顺人情成语解释
-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典故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成语典故
- 西汉末年,丞相孔光府里府吏卓茂为人十分宽厚,很会人情世故。他因此而做了县令,有人向他报告说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他问是主动送礼还是索贿。那人说是主动送礼,法律规定是不能收财物的。卓茂说是主动送的,礼是合乎人情的。
成语造句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遵循礼顺人情的原则,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智慧而仁慈的君主。这位君主深知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严苛的律法,更要注重人情世故。
有一次,这个国家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位年轻人因为一时冲动,在集市上与他人发生了争执,不慎打伤了对方。按照当时的律法,伤人者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君主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发现这位年轻人平日里是一个善良且勤劳的人,这次的冲突只是一时意气所致。
君主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先辈们曾经说过的话,治国之道,在于权衡。如果一味地按照律法行事,可能会让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从此一蹶不振,也可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于是,君主决定从人情的角度出发来处理这件事情。
他召集了大臣们,和他们详细地探讨了这个情况。大臣们一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律法是不可轻易违背的。但是君主耐心地解释道:“我们制定律法的初衷,不也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定吗?如今,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到礼顺人情,不能让律法变得过于死板。”
最终,君主给予了这位年轻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通过为伤者服务和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个决定在一开始引起了一些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看到了年轻人的转变,也理解了君主的用心良苦。
这件事情之后,这个国家的风气变得更加和谐。人们更加懂得相互理解和包容,而君主的威望也日益提高。因为他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放下律法的威严,以礼顺人情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国家更加充满了温暖和活力。
正如古人云:“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律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人情。只有将律法与人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明智的统治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处理各种问题,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仅仅拘泥于规则和制度,而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人情。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宽容和理解,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礼顺人情并不是要放弃原则,而是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地处理事情,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礼顺人情-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