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枷带锁

成语拼音

jīn jiā yù suǒ

披枷带锁成语解释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蚊与人行放便。”

成语典故

有披枷带锁俨然罪人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

成语造句

他曾犯下大错,如今出狱后决定重新做人,不再让自己披枷带锁般地活在痛苦与悔恨之中。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繁华的国度,名叫大盛国。这个国度经济繁荣,百姓们大多安居乐业。然而,在其繁荣的表象之下,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与不公。 在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李正的年轻农民。李正为人正直善良,勤劳朴实,他和妻子王氏以及年迈的父母一起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有一年,大盛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纷纷向官府请求救济。然而,当地的县令却是一个贪婪自私之徒,他不仅没有积极组织救灾,反而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李正看到乡亲们受苦,心中愤愤不平。他决定带领村民们一起前往县衙,向县令请愿,要求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县令见李正等人竟敢挑战他的权威,心中大怒,他诬陷李正是聚众闹事的匪首,将他抓捕入狱。 在狱中,李正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不肯承认莫须有的罪名。然而,县令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最终判处他流放边疆。 出发的那一天,李正被戴上沉重的枷锁,脚镣手链束缚着他的身体,披枷带锁,艰难地前行。他的妻子王氏和父母在路边悲痛欲绝,但却无力改变这残酷的命运。 一路上,李正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坚信正义终将到来。 就在李正被流放的途中,大盛国的皇帝决定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皇帝恰好路过此地,看到了披枷带锁、形容憔悴的李正,心中生疑。在询问之下,皇帝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对县令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愤怒。 皇帝当即下令将李正释放,并派人将那可恶的县令捉拿归案。李正终于洗清了冤屈,重获自由。 经过这次磨难,李正更加坚定了要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他回到家乡后,积极带领村民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而皇帝也以此为契机,大力整顿吏治,使得大盛国的政治日益清明,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李正披枷带锁的经历成为了当地流传的一段佳话,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坚守正义,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披枷带锁-成语图片

披枷带锁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