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扪烛
成语拼音
- máng rén mén zhú
盲人扪烛成语解释
-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同“盲翁扪籥”。
典故出处
-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成语典故
- 古时一个天生瞎子问人太阳是什么样的,人家说太阳像铜盘,瞎子回家发现铜盘是可以敲响的,就把敲钟的声音误以为是太阳,人家告诉他太阳不发声而像蜡烛一样有热量,他回家把蜡烛当成了太阳。一天他发现乐器籥跟蜡烛很像,也以为是太阳。
成语造句
- 他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妄下结论,犹如盲人扪烛,根本无法得出正确的认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镇,这里住着一位非常特别的人,他叫李三。李三自幼双目失明,但是他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李三听说镇上来了一位学者,这位学者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李三非常渴望能从这位学者那里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和见解,于是他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位学者。
学者见到李三后,被他的求知精神所打动,便决定给他讲一个故事。学者说:“曾经有一个人,他也是个盲人,有一天他偶然摸到了一根蜡烛。因为他从未见过蜡烛,所以他就开始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这是什么东西。他摸到蜡烛的形状,觉得又长又细,于是他就说这一定是个木杖。后来,他又摸到了蜡烛的火焰,感觉到了热度,却以为是某种奇特的虫子在咬他。这个盲人完全凭借自己有限的触觉去认知事物,结果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
李三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自己就像这个盲人一样,虽然在生活中努力去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但是因为自身的局限,往往会得出不准确的认知。
学者接着说:“这就如同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如果仅仅依靠片面的了解或者主观的感受,就如同盲人扪烛,很难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方面去观察、去学习、去思考,才能避免盲人扪烛般的错误。”
李三深受启发,他明白了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有限的感知和经验来评判一切。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去倾听别人的讲述,去用心感受周围的一切,不再轻易地对事物下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三虽然依然看不见,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他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摸索。
这个故事也在小镇上传开了,人们都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盲人扪烛的时候。大家纷纷意识到,在面对未知和复杂的情况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觉和片面的了解就妄下断言,而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深入的思考。
盲人扪烛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提醒自己要保持客观、全面认知的一则生动事例。它让人们明白,只有摆脱片面和狭隘的认知,才能真正看清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道理始终熠熠生辉,指引着人们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盲人扪烛-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