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拼音

nì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成语解释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典故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典故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成语造句

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表现出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气概。

成语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东魏的丞相高洋篡夺了皇位,建立了北齐。高洋心狠手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前朝的宗室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在这些宗室中有一个叫元景安的人,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提议要改姓高氏,以表示对新政权的效忠。然而,他的堂兄元景皓却坚决反对,他义正言辞地说:“怎么可以抛弃本姓,改为他姓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陶器得保全!”元景皓的这番话展现出了他坚定的气节和不屈的精神。 但元景安为了一己私利,竟然将元景皓的话报告给了高洋。高洋听后大怒,立刻下令处死了元景皓。元景皓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尊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事迹也被人们传颂开来。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这句成语便由此而来,它体现了一种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品质。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如同元景皓一样,为了正义、为了理想、为了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成语的深刻内涵。 比如在南宋末年,面对蒙古铁骑的入侵,文天祥挺身而出,率领义军抗击敌军。尽管最终失败被俘,但他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展现了他宁可玉碎的高尚气节。 在近代中国,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也是“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这句成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轻易妥协和放弃。要像那些仁人志士一样,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尊严和原则的重要性,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丧失自己的底线和品格。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成语图片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