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兵
成语拼音
- rén yì zhī bīng
仁义之兵成语解释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那动荡的乱世,唯有他所率领的军队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堪称仁义之兵。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华夏大地上,诸侯纷争,战乱频繁。有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名叫赵雍,他心怀壮志,立志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当时,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常常发动残酷的战争,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雍深知,这样的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破坏,他决定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治理国家和对待战争。
赵雍大力推行改革,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但他并不急于发动侵略战争,而是注重培养士兵的品德和仁义之心。他常常对将领和士兵们说:“战争不应只是杀戮和掠夺,我们应当成为仁义之兵,以正义之师的形象出现在战场上。”
有一次,邻国发生内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一些大臣建议赵雍趁机出兵,占领邻国的土地。但赵雍却坚决反对,他说:“此时出兵,虽能获得一时之利,但却违背了仁义之道。我们应当以帮助邻国平息内乱,恢复和平为己任。”
于是,赵雍派遣使者前往邻国,表达了愿意协助平息内乱的意愿。在赵雍的帮助下,邻国的内乱很快得以平息,百姓们对赵雍的仁义之举感激涕零。
又有一回,赵雍的军队与另一个诸侯国的军队在边境相遇。对方的军队军纪涣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赵雍的军队则严守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在战斗中,赵雍的将领们也遵循着仁义的原则,不滥杀无辜,尽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最终,赵雍的军队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和仁义的作风,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方主动求和。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雍的仁义之兵声名远扬。其他诸侯国的百姓纷纷向往能生活在赵雍的统治之下,各国的有识之士也纷纷前来投奔。赵雍的国家日益强大,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
赵雍以仁义之兵的理念,不仅赢得了战争,更赢得了人心。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千古佳话。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赵雍正是以义为准则,打造出了一支仁义之师,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仁义之兵-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