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之兵

成語拼音

rén yì zhī bīng

仁義之兵成語解釋

兵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同仁義之師”。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衆。”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動盪的亂世,唯有他所率領的軍隊真正做到了秋毫無犯,堪稱仁義之兵。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諸侯紛爭,戰亂頻繁。有一個諸侯國的君主,名叫趙雍,他心懷壯志,立志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讓百姓過上安寧的生活。 當時,各國之間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常常發動殘酷的戰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趙雍深知,這樣的戰爭只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破壞,他決定以一種全新的理念來治理國家和對待戰爭。 趙雍大力推行改革,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但他並不急於發動侵略戰爭,而是注重培養士兵的品德和仁義之心。他常常對將領和士兵們說:“戰爭不應只是殺戮和掠奪,我們應當成爲仁義之兵,以正義之師的形象出現在戰場上。” 有一次,鄰國發生內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一些大臣建議趙雍趁機出兵,佔領鄰國的土地。但趙雍卻堅決反對,他說:“此時出兵,雖能獲得一時之利,但卻違背了仁義之道。我們應當以幫助鄰國平息內亂,恢復和平爲己任。” 於是,趙雍派遣使者前往鄰國,表達了願意協助平息內亂的意願。在趙雍的幫助下,鄰國的內亂很快得以平息,百姓們對趙雍的仁義之舉感激涕零。 又有一回,趙雍的軍隊與另一個諸侯國的軍隊在邊境相遇。對方的軍隊軍紀渙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趙雍的軍隊則嚴守紀律,對百姓秋毫無犯。在戰鬥中,趙雍的將領們也遵循着仁義的原則,不濫殺無辜,儘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最終,趙雍的軍隊憑藉着強大的實力和仁義的作風,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對方主動求和。 隨着時間的推移,趙雍的仁義之兵聲名遠揚。其他諸侯國的百姓紛紛嚮往能生活在趙雍的統治之下,各國的有識之士也紛紛前來投奔。趙雍的國家日益強大,成爲了當時的強國之一。 趙雍以仁義之兵的理念,不僅贏得了戰爭,更贏得了人心。他的事蹟被後世傳頌,成爲了千古佳話。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趙雍正是以義爲準則,打造出了一支仁義之師,爲國家和百姓帶來了和平與安寧。

仁義之兵-成語圖片

仁義之兵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