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君子

成语拼音

rén yì jūn zǐ

仁义君子成语解释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典故出处

《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平日里乐善好施,总是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之人,大家都称赞他是仁义君子。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敬仰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诠释着何为仁义。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信陵君的贵族。他出生于魏国的宗室,地位尊崇。然而,信陵君并未因自己的出身而骄纵跋扈,反而以仁义之心对待他人。 当时,魏国与赵国相邻,两国时常有往来。有一次,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国大军围困,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虽派出了军队,但因惧怕秦国的强大,命令魏军在边境停留,不敢前进。 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心急如焚,多次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魏王始终不为所动。眼见赵国即将沦陷,信陵君不愿坐视不管。他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拯救赵国。 信陵君门下有众多食客,其中一位名叫侯嬴的智者为他出谋划策。侯嬴告诉信陵君,可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盗取调兵的虎符,以此来调动魏军。信陵君曾有恩于如姬,如姬为报恩情,冒险盗得虎符。 信陵君持虎符赶赴边境,成功调动了魏军。在他的指挥下,魏军与赵军里应外合,击退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信陵君此举,并非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出于对赵国百姓的同情和对正义的坚守。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不愿看到无辜百姓遭受战火的蹂躏。在这场战争中,他不惜冒着得罪魏王的风险,也要践行自己的仁义之道。 信陵君的仁义之举,传遍了各国。他的名声远扬,人们皆称赞他为仁义君子。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以仁义之心对待他人,以正义之举维护和平。 信陵君的行为告诉我们,仁义并非只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拯救危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受人敬仰的仁义君子。

仁义君子-成语图片

仁义君子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