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
成语拼音
- rén yì zhī shī
仁义之师成语解释
-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成语典故
- 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仁义之师,何愁杨枭不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成语造句
- 在国家遭受灾难时,那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一心为民的队伍挺身而出,成为了众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仁义之师。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战争频繁,百姓常常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的出现,给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安宁。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各国纷争不断,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战火连天。有一个小国,国力薄弱,却处于几个大国的包围之中,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
就在这个小国的百姓感到绝望的时候,一支军队从远方而来。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们不欺压百姓,不掠夺财物,反而积极帮助当地的民众解决困难。
当他们进入村庄时,士兵们会主动帮助农民耕种田地,修补房屋。遇到饥饿的百姓,他们会慷慨地分享自己的粮食。
有一次,军队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因战乱失去了儿子,独自一人艰难生活。军队的将领得知后,不仅派人给他送去了食物和衣物,还安排士兵帮助他重新整理了田地。
在与敌军作战时,这支军队也秉持着仁义之心。他们尽量避免伤及无辜,对于愿意投降的敌军,给予宽容和善待。
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敌军的将领原本打算拼死抵抗,然而当他看到这支仁义之师对待百姓和降军的态度后,深受触动。他深知,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他们赢得了民心。最终,这位敌军将领选择了带领部下投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仁义之师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情报和物资。最终,他们成功地帮助那个小国抵御了外敌的侵略,使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这支军队的故事被人们传颂千古,成为了仁义之师的典范。正如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义之师,以其仁爱和正义,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也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仁义之师-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