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
成语拼音
- nán xiōng nán dì
难兄难弟成语解释
-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典故出处
- 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成语典故
-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成语造句
- 他们两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彼此不离不弃,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
- 在东汉时期,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陈寔,一个叫陈谌。他们出身于颍川的世家大族,自幼勤奋好学,品德高尚。
有一次,陈寔带着儿子陈纪和陈谌一起去拜访朋友。在朋友家中,大家相谈甚欢。朋友看着陈纪和陈谌,不禁感叹道:“你们陈家真是人才辈出啊,这两个年轻人都如此优秀,真是难分高下。”陈寔笑着说:“他们兄弟二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谈不上谁更优秀。”
后来,当地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官府久久未能破案。有一天,有个小偷被人发现藏在陈家的房梁上。陈寔发现后,并没有声张,而是把全家人召集起来,正色说道:“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小偷听了,大惊失色,连忙从房梁上跳下来,跪地求饶。陈寔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温和地说:“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个坏人,想必是生活所迫才走上这条路。只要你能改过自新,还是可以重新做人的。”小偷感激涕零,连连点头称是。从此,这个小偷真的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正直的人。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颍川,人们对陈寔的品德更加敬佩。陈纪和陈谌也以父亲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纪和陈谌都长大成人,各自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陈纪官至太鸿胪,陈谌也成为了一名知名的学者。他们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人们称赞他们是“难兄难弟”,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难兄难弟”这个成语的含义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初,它是指兄弟二人都很优秀,难以区分高下。后来,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处境相同,经历相似。无论如何,这个成语都体现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共同奋斗精神的赞美。
陈纪和陈谌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以优秀的人为榜样,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亲情和友情,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难兄难弟-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