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成语拼音
- pāo zhuān yǐn yù
抛砖引玉成语解释
-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典故出处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成语典故
- 唐代高僧从谂掸师,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静坐敛心,集中专注,绝不理会外界的任何干扰,达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 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闭目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从谂掸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才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 另外,有一个抛砖引玉的故事。据《历代诗话》、《谈证》等书记述:唐代诗人赵嘏,以佳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人们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当时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他听说赵嘏来到吴地,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嘏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然赵嘏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常建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嘏并非同时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可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人们也就承认它是成语“抛砖引玉”的出处之一。
成语造句
- 在讨论会上,他先简单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
成语故事
- 很久以前,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赵嘏的诗人,他的诗作才华横溢,备受推崇。
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气不如赵嘏,但是他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赵嘏的指点和认可。一天,这位诗人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先写了一首水平较为普通的诗,然后故意在一些场合展示出来。人们看了之后,虽然觉得这首诗也有一定的意境,但并不是特别出众。然而,这位诗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这首诗本身,而是通过它来引出赵嘏的佳作。
果然,赵嘏看到了这首诗后,心中有所触动。他觉得这首诗虽然普通,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于是,赵嘏灵感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更加精彩绝伦的诗。
当人们看到赵嘏的这首诗后,纷纷赞叹不已,都被他的才华深深折服。而那位最初写诗的诗人,也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从赵嘏的诗中汲取了很多灵感和经验,自己的诗作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就是“抛砖引玉”的故事。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其中的“砖”指的是较差的意见或作品,而“玉”则代表着珍贵的意见或作品。通过抛出相对普通的“砖”,来引出更加宝贵的“玉”,这种策略在很多情况下都被巧妙地运用。
在历史上,“抛砖引玉”的策略也常常被运用在政治、军事等领域。例如,在战争中,一方可能会故意露出一些破绽或者采取一些看似不高明的行动,以此来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战机。在政治谈判中,一方也可能会先提出一些相对宽松的条件,然后通过对方的回应来逐渐引出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抛砖引玉”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或观点,以激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一些小优点或者小成就,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进而建立更深入的关系。
总之,“抛砖引玉”是一种非常巧妙和实用的策略,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智慧,我们可以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
抛砖引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