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亢捣虚

成语拼音

pī gàng dǎo xū

批亢捣虚成语解释

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典故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兵法大师鬼谷子的弟子魏国人庞涓没有学成就成为魏惠王的将军,他把师弟孙膑骗到魏都大梁,残忍地弄断他的双腿。孙膑回齐后成为齐威王的国师。他两次使用批亢捣虚的方法,迫使魏军大败及至庞涓自杀,解救了赵国与韩国。

成语造句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他善于寻找对手的弱点,采取灵活的策略,可谓是做到了批亢捣虚,最终成功赢得了市场份额。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诸侯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当时,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危急,急忙向齐国求救。孟尝君决定出手相助,他召集了众多谋士商议对策。其中有一位谋士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战略,那就是批亢捣虚。 他分析道:“秦军现在全力攻打魏国,其要害之处在于他们的军队部署和补给线。我们如果直接去救援魏国,可能会陷入与强大秦军的正面激战,胜算不大。但如果我们能够避开秦军的锋芒,转而攻打他们防守薄弱的地方,比如秦军的后方补给线,这就如同批亢捣虚一般,能够打乱他们的部署,使其陷入混乱。” 孟尝君听后,深觉有理,于是果断采取了这个策略。他率领齐军迅速出击,绕开了秦军主力,直捣秦军后方的重要据点和补给通道。 秦军原本气势汹汹,一心攻打魏国,没想到齐军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如同一把利剑直插要害。顿时,秦军阵脚大乱,补给出现问题,前方的攻势也不得不放缓。 魏国见此情形,也趁机组织反击,与齐军相互配合。而齐国的这一行动,也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关注和响应,他们纷纷对秦国的扩张产生了警惕,有的甚至也出兵协助齐国。 最终,在孟尝君的英明领导和齐军的果敢行动下,秦国不得不放弃了对魏国的进攻,撤回了军队。齐国通过这次批亢捣虚的战略行动,成功地解救了魏国,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国的扩张势头。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批亢捣虚这一策略的精妙之处。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必硬碰硬,而是要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和漏洞,以巧妙的方式出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敌人,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战略,取得胜利。在历史的进程中,这样的智慧和策略不断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后人宝贵的财富。

批亢捣虚-成语图片

批亢捣虚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