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

成語拼音

pāo zhuān yǐn yù

拋磚引玉成語解釋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典故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成語典故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衆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徒衆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纔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  另外,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讚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爲“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巖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巖,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果然趙嘏遊覽靈巖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成語造句

在討論會上,他先簡單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引發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和熱烈的討論。

成語故事

很久以前,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名叫趙嘏的詩人,他的詩作才華橫溢,備受推崇。 當時,還有一位詩人,名氣不如趙嘏,但是他非常渴望能夠得到趙嘏的指點和認可。一天,這位詩人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他先寫了一首水平較爲普通的詩,然後故意在一些場合展示出來。人們看了之後,雖然覺得這首詩也有一定的意境,但並不是特別出衆。然而,這位詩人的目的並不是爲了這首詩本身,而是通過它來引出趙嘏的佳作。 果然,趙嘏看到了這首詩後,心中有所觸動。他覺得這首詩雖然普通,但是其中蘊含的情感和主題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於是,趙嘏靈感大發,揮筆寫下了一首更加精彩絕倫的詩。 當人們看到趙嘏的這首詩後,紛紛讚歎不已,都被他的才華深深折服。而那位最初寫詩的詩人,也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從趙嘏的詩中汲取了很多靈感和經驗,自己的詩作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這就是“拋磚引玉”的故事。這個成語的典故最早出自於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稔禪師》,其中的“磚”指的是較差的意見或作品,而“玉”則代表着珍貴的意見或作品。通過拋出相對普通的“磚”,來引出更加寶貴的“玉”,這種策略在很多情況下都被巧妙地運用。 在歷史上,“拋磚引玉”的策略也常常被運用在政治、軍事等領域。例如,在戰爭中,一方可能會故意露出一些破綻或者採取一些看似不高明的行動,以此來引誘對方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從而爲自己創造更有利的戰機。在政治談判中,一方也可能會先提出一些相對寬鬆的條件,然後通過對方的迴應來逐漸引出自己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拋磚引玉”同樣有着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討論問題時,我們可以先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或觀點,以激發大家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引出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在與人交往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展示自己的一些小優點或者小成就,來吸引他人的關注和認可,進而建立更深入的關係。 總之,“拋磚引玉”是一種非常巧妙和實用的策略,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溝通、合作和解決問題。通過巧妙地運用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智慧,我們可以在各個領域取得更好的成果。

拋磚引玉-成語圖片

拋磚引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