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负薪

成语拼音

pī qiú fù xīn

披裘负薪成语解释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典故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成语造句

他虽然生活困苦,却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犹如披裘负薪之人,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披裘公的人。 披裘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那时候国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他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每日靠打柴为生。虽然生活清苦,但他却有着一颗淡然的心,不为外界的繁华所诱惑。 有一天,披裘公像往常一样背着柴薪走在回家的路上。途中,他经过一条小河,看到河边有一个人正拿着一块金子在那里反复端详。披裘公并没有在意,继续默默地走着。那个人看到披裘公后,急忙跑过来拦住他,对他说:“这是我刚刚捡到的金子,见者有份,我们一起分了吧。”披裘公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那块金子,然后淡淡地说:“我每天打柴为生,自给自足,已经很满足了,不需要这块金子。”说完,他就继续背着柴薪往前走。 那个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后面大声喊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这么大一块金子你都不要?”披裘公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说:“我知道金子很贵重,但对我来说,它并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宁愿穿着我的破裘衣,背着柴薪,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对披裘公的品德和行为非常赞赏,他觉得这样的人在这个乱世中是非常难得的。于是,楚王派人四处寻找披裘公,想要请他到朝中为官,为国家和百姓效力。可是,披裘公却拒绝了楚王的邀请。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适合在朝堂之上。我还是愿意继续穿着我的裘衣,背着柴薪,过着我自己的生活。” 披裘公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人们都对他的高尚品德和不贪富贵的精神敬佩不已。他就像那山间的清风,自由自在,不为世俗的名利所束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淡然和超脱。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像披裘公这样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人性的光辉。而“披裘负薪”这个成语,也正是对这种高尚品德和精神的一种赞誉和传承。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披裘负薪-成语图片

披裘负薪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