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解带
成语拼音
- pī jīn jiě dài
披襟解带成语解释
-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典故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成语典故
-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成语造句
- 他回到家中,便随意地坐下,然后开始披襟解带,放松自己。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落里,生活着一位名叫李贤的书生。
李贤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心怀远大的抱负。他一心渴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然而,命运却似乎总是在和他开玩笑,多次参加科举,他都名落孙山。但李贤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有一年,当地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李贤看到乡亲们受苦,心中十分不忍。他毅然决定放下书本,投身到帮助百姓抗旱救灾的行动中。他每日奔走于田间地头,和百姓们一起寻找水源,挖沟渠,努力缓解旱灾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李贤丝毫没有读书人的架子,他和百姓们同甘共苦。炎炎烈日下,他汗流浃背,却从不抱怨半句。累了,就和百姓们一起在树下休息;渴了,就一起喝那带着泥土气息的水解渴。他与百姓们坦诚相待,披襟解带般地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灾终于慢慢缓解,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而李贤的行为也赢得了百姓们的敬重和爱戴。大家纷纷传颂着他的事迹,赞扬他的高尚品德。
当地的一位官员得知了李贤的所作所为,对他十分赏识。这位官员亲自找到李贤,鼓励他继续参加科举,并给予了他许多帮助和指导。在官员的支持下,李贤终于在又一次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中了进士,如愿以偿地步入了仕途。
进入仕途后的李贤,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和对百姓的关怀。他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为百姓们谋福祉,成为了百姓口中的好官。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李贤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真诚和善良,像他那样能够披襟解带地与他人相处,真心实意地为他人付出,就一定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如同《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胸怀坦荡,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披襟解带-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