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解帶

成語拼音

pī jīn jiě dài

披襟解帶成語解釋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

成語典故

晉朝時期,王羲之爲會稽內史時,孫興公推薦支道林,說他看問題拔新領異。王羲之自傲不願見他。後來王羲之外出辦事見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談起了《莊子·逍遙遊》,沒想到支道林的論述十分精闢與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帶,洗耳恭聽。

成語造句

他回到家中,便隨意地坐下,然後開始披襟解帶,放鬆自己。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落裏,生活着一位名叫李賢的書生。 李賢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羣書,心懷遠大的抱負。他一心渴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然而,命運卻似乎總是在和他開玩笑,多次參加科舉,他都名落孫山。但李賢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依然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 有一年,當地遭受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李賢看到鄉親們受苦,心中十分不忍。他毅然決定放下書本,投身到幫助百姓抗旱救災的行動中。他每日奔走于田間地頭,和百姓們一起尋找水源,挖溝渠,努力緩解旱災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李賢絲毫沒有讀書人的架子,他和百姓們同甘共苦。炎炎烈日下,他汗流浹背,卻從不抱怨半句。累了,就和百姓們一起在樹下休息;渴了,就一起喝那帶着泥土氣息的水解渴。他與百姓們坦誠相待,披襟解帶般地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隨着時間的推移,旱災終於慢慢緩解,百姓們的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而李賢的行爲也贏得了百姓們的敬重和愛戴。大家紛紛傳頌着他的事蹟,讚揚他的高尚品德。 當地的一位官員得知了李賢的所作所爲,對他十分賞識。這位官員親自找到李賢,鼓勵他繼續參加科舉,並給予了他許多幫助和指導。在官員的支持下,李賢終於在又一次的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考中了進士,如願以償地步入了仕途。 進入仕途後的李賢,始終保持着那份初心和對百姓的關懷。他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爲百姓們謀福祉,成爲了百姓口中的好官。他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不衰,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李賢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真誠和善良,像他那樣能夠披襟解帶地與他人相處,真心實意地爲他人付出,就一定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只有胸懷坦蕩,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披襟解帶-成語圖片

披襟解帶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