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成语拼音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成语解释
-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典故出处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后来秦国遇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也没答应。大臣虢射对晋惠公说:“我们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成语造句
- 国家和人民是紧密相连的,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为魏国的诸侯国。魏国的国君魏文侯非常重视国家的发展和治理。
当时,魏国与邻国关系复杂,时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威胁。魏文侯为了稳固国家的根基,大力发展农业和军事,同时也注重与其他诸侯国的外交关系。
在魏国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魏成。魏成智慧超群,一心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有一次,魏文侯询问魏成关于国家治理的策略。魏成深知国家就如同大树,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他对魏文侯说:“国君,我们如今虽然看似繁荣,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问题。国家就如同一幅锦绣画卷,每一个方面都相互关联。如果我们只注重表面的繁华,而忽略了根本,就如同树木失去了根基,最终会倒塌。”
魏文侯深以为然,他开始更加注重国家的内在建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臣开始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和荣耀,而忽视了国家整体的利益。他们相互争斗,争权夺利,使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魏成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多次向魏文侯进谏,提醒他要警惕这种行为对国家根基的破坏。他说:“国君,如今这些大臣们的行为就如同剥去了国家这棵大树的树皮,而他们所追求的那些虚荣和权力就如同依附在树皮上的毛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这种风气,国家将会陷入危机之中。”
魏文侯听了魏成的话,恍然大悟。他立刻采取行动,严厉惩处了那些只图私利的大臣,整顿了朝堂的风气。同时,他更加注重国家的根本建设,加强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使得魏国的地位日益稳固。
在魏文侯和魏成等人的努力下,魏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事物的根本和基础,不能舍本逐末,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正如魏国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稳固的根基,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繁荣昌盛。这个成语也告诫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