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成语拼音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成语解释
- 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典故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后来秦国遇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也没答应。大臣虢射对晋惠公说:“我们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成语造句
- 国家和人民是紧密相连的,就如同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魏国。魏国的国君魏文侯为了使国家强大,广纳贤才,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吴起。
吴起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他为魏文侯出谋划策,多次带领魏军取得胜利,为魏国的繁荣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朝廷中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政治斗争。
当时,魏国的一些贵族对吴起心生嫉妒和怨恨,他们不断地在魏文侯面前诋毁吴起,试图让国君疏远他。魏文侯在这些谗言的影响下,对吴起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吴起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感到自己在魏国的地位已经不再稳固。他深知,一旦失去了国君的信任和支持,自己的前途将变得十分渺茫。
此时,其他诸侯国得知了吴起在魏国的处境,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转投自己的国家。吴起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离开魏国。
当吴起离开魏国时,他的一些亲信和支持者感到非常惋惜。其中有人对他说:“您为魏国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如今却要离开,实在是太可惜了。”
吴起无奈地叹息道:“如今魏国的局势已经如此,就如同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我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只能另寻他处了。”
就这样,吴起离开了魏国,前往了其他诸侯国。而魏国因为失去了吴起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其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了“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在一个集体或组织中,整体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整体出现了问题,那么个体也难以独善其身。就像魏国的朝廷因为内部的争斗和矛盾,导致吴起这样的人才流失,最终也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注重团队的和谐与稳定,共同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努力,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成语图片